水泥的顆粒大小對水泥與水的反應速度-混凝土顯微鏡
硅酸鹽水泥與水化合而凝結硬化時,石灰從某些成分中析出,其重 量約為水泥的20%。在不利的情況下,由于石灰從水泥中析出,使結構 的整體性受到破壞。這種情況可借助于在水泥中加入硅無機物,如火山 灰質材料面加以防止。所加硅無機物在有水存在時可與石灰作用,生成 強度較高的硅酸鈣。 組成成分的平均百分比 水泥種類不同,其用途亦不同。故需研究每種水泥各種化學成分所 占的比重,以便解釋其性能不同的原因。 水泥的細度對強度發展的影響 水泥的顆粒大小對水泥與水的反應速度具有很大影響。當重量為一 定時,研磨較細的水泥共顆粒表面積比研磨較粗的水泥要大,因而與水 反應的速度較快,硬結過程亦較短。此即Ⅲ型早高強水泥三天強度可達 I型水泥的七天強度,而七天強度可達I型水泥二十八天強度的原因之一 。
水泥對混凝土耐久性的影響 由于干濕互易、凍融交替、裂縫蔓延而使混凝土裂解,這在結構中 是很重要的問題。如果水泥漿內各處均有微氣泡存在,則可增強混凝土 對裂解的抵抗力,這可在攪拌混凝土肘通過摻入加氣劑來達到。 港口工程和地下建筑由于化學物品與結構接觸而造成的裂解,亦可 采取措施予以延緩或消除。在此情況下,混凝土接觸到氯化物,有時則 是鎂或鈉的硫酸鹽,故常需采用抗硫酸鹽水泥。 初凝時產生的熱量 水泥種類不同,產生熱的程度就不同,產生的速度亦不同。結構的 類型決定了所用水泥的種類。結構斷面越大、越重,則希望水泥水化所 產生的熱量越少。在實體結構中,諸如水壩、墩臺和沉井等,以采用Ⅳ 型水泥為宜。 由上述討論可見,結構的類型,結構建造時和建成后所處的氣候條 件,以及其它條件均為選擇水泥種類的決定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