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中懸浮顆粒物-光學粉塵測量儀設計
光學粉塵測量儀設計
儀器的用途及設計原理
大氣中懸浮顆粒物是否超標是評價環境污染程度的一個重要指
標?諝庵械膽腋☆w粒物(又稱“粉塵”)能較長時間地懸浮在空氣
中。環境保護部門將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10 μm的懸浮顆粒稱為
可見粉塵,它們在靜止空氣中會快速沉降;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
10μm的懸浮顆粒稱為可吸入顆粒物。這些小粒徑顆粒物能長時間
漂浮于空氣中,難以沉降到地面,易被吸人人體呼吸道,且粒徑越
小,進人人體呼吸道的位置越深,對人體的危害越大,因而研究大
氣粉塵含量的測量儀器方法意義重大。
理論和實驗研究表明,在粉塵性質一定的條件下,粉塵的散射
光強度與其質量濃度成某種比例關系。光學粉塵濃度測量儀以懸浮
顆粒物(粉塵)在光束中產生的光散射現象為原理,直接準確測量空
氣中懸浮顆粒物的相對質量濃度。
光學傳感器
光學傳感器的組成由照明系統、散射光收集系統組成,這兩個系
統的軸線與采樣氣流的軸線相互垂直,交點周圍的一個小區域是測
量系統的光敏感區,它是粉塵流過時得到照明并產生散射光的位置
。這是一個直角散射的光學系統,即照明系統光軸、散射光收集系
統光軸和氣路系統軸線相交于光敏感區中心,且兩兩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