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技術簡介-ESL細胞實驗研究圖像顯微鏡
ES細胞的轉基因作用
ES細胞轉基因作用的一個重要應用是建立人類基因病的動物模
型。由于小鼠建模并不理想,所以,哪種動物更適合于這種研究,
以及它們在實驗中是否易于管理就成為優先考慮的因素。例如,在
廣泛使用實驗動物進行的呼吸生理研究中,使用綿羊模型系統研究
囊性纖維化(cystic fibrosis)就比小鼠更為合適。當然,除非能
夠在其他種屬中獲得和小鼠一樣的由種系克隆的亞全能性細胞,否
則轉基因作用的這一應用將只能繼續僅限于小鼠。盡管現有技術還
展示了另一種被稱作基因修飾的策略,即選擇沒有種系能力的細胞
,如胎兒成纖維細胞,然后將其細胞核轉移到卵母細胞中,但這種
策略要求高超的技術,還會對胎兒帶來相當大的損害。干細胞治療
潛在的障礙
人們對ESL細胞的主要興趣在于探索利用它們修復疾病和損傷
造成的組織、器官的前景,但由此產生的許多新問題卻并未受到應
有的重視。其中較突出的問題是,能否使干細胞高效、直接地分化
而產生純凈的培養物,里面只包含我們需要的分化細胞類型而不是
混合的細胞群。一旦獲得了這種混合細胞群,就不可避免地要進行
從中嚴格剔除未分化或不適當分化細胞的工作。剔除的方法取決于
混雜的細胞能否被容忍以及如果可以容忍,容忍的邊際是多少。一
種用于小鼠模型系統ES細胞分化的方法巧妙地解決了這個特殊問題
:向細胞中轉人與抗生素抗性基因或熒光素蛋白基因編碼區相連的
啟動子,該啟動子只能在所需分化細胞中驅動表達。較近的進展是
建立了可以進行遺傳修飾的人ESL細胞。盡管這個方法達到了有效
篩選所需分化細胞的目的,但仍然存在著這些經過遺傳修飾的細胞
能否為臨床,而不僅僅為實驗室所接受的問題。
另一個與期待中的干細胞療法密切相關的重要問題是所需細胞
類型的細胞周期狀態。在某些情況下,移植物中包含有非有絲分裂
后的細胞不但無用,甚至有害;在另一些情況下,又需要這種細胞
存在以滿足組織生長或轉換率的需要。后一種情況發生于使ESL細
胞分化為干細胞而不是分化為所需類型的完全分化細胞。鑒于越來
越多的證據表明干細胞的生存需要特殊的小生境,證實這種分化可
能很難實現。在體外建立和維持適當的、能夠富集組織特異性干細
胞的小生境很可能成為一種意義重大的挑戰,應對這一挑戰只能依
靠對個體組織生物學的透徹了解。
另外一個與干細胞療法有關的重要問題是移植到病損組織、器
官中的細胞能否成活和行使適當的功能。供體細胞在受到激素、神
經遞質或可溶性生長因子作用時,將它們放置在遠離病損的部位是
可行的。但是,如果無法使用上述物質,這些細胞在被疾病或損傷
重創的組織或器官中能否比原駐細胞活得更好就成問題了。我們怎
樣才能瞄準在體外“制造器官”的遠期目標,巧妙解決眼前的困難
呢?我們已經在‘‘清理’’神經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的組織損傷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舉例來說,利用過表達
淀粉樣前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的轉基因鼠證實了抗
體介導清除腦內斑塊的有效性。但這類干涉并不是在所有情況下都
需要,例如,將富含假定心肌細胞的分化ES細胞移植到大鼠左心室
的損傷區,也能夠減少損傷區域的面積并增強心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