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煉和澆注加工低倍夾雜又叫夾渣檢測顯微鏡
低倍夾雜(夾渣)及其分布
低倍夾雜又叫夾渣,是指酸蝕試片上肉眼或借助于5~10倍的放大
鏡可見的耐火材料、爐渣及其他非金屬夾雜物。低倍夾雜主要包括外來
夾雜及異性金屬夾雜兩種。夾渣的分布無一定規律,但由于夾渣有一定
的上浮能力,所以往往冒口處較多,通常保持其固有的各種顏色。夾渣
在低倍試片上并不難分辨,有時試片上只看到一些成群出現,被拉長了
的、海綿狀的空洞,經證實這是堿性夾雜物,在酸蝕時被侵蝕掉形成的
,這時雖未看到夾雜物,也應評為低倍夾雜。非金屬夾雜物
低倍夾雜主要是外來夾雜,如:冶煉和澆注設備上剝落或侵蝕下的
耐火材料未浮起;澆注系統吹吸風不干凈,泥砂、耐火材料碎塊等進入
錠模未浮起;澆注過程中冒口掉泥或保護渣被卷入鋼水未浮起等原因引
起。
鋼坯(材)中的異性金屬夾雜,在酸蝕試片上呈色澤、性質與基體金
屬顯然不同的金屬塊,形狀不規則,但邊緣都比較清晰,周圍常有非金
屬夾雜物伴隨出現。
異性金屬夾雜主要是因為:補加鐵合金到出鋼的時間太短,或在出
鋼過程中鐵棒(塊)掉入,不能全部熔化,澆注過程中澆口下的結瘤、凝
鋼落人中注管并被沖人錠模內,小型鎮靜鋼錠(帶帽)澆注完成以后,插
在鋼液保溫帽部分標明爐次和便于吊運鋼錠的馬蹄形標簽,不小心掉人
鋼錠模內,從而造成異性金屬夾雜。另外,鑄件中因冷鐵掉入也會引起
異性金屬夾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