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雜物來源煉鋼分類-鋼液凝固實驗顯微鏡
按夾雜物來源分(煉鋼分類法)
A 外來夾雜物 在冶煉和澆注過程中混入鋼液并滯留其中的耐火材料、熔渣或兩者的反應產物以及各種灰塵微粒等稱為外來夾雜物。它們顆粒較大,外形不規則,在鋼中出現帶有偶然性,分布無規律。
B 內生夾雜物 在脫氧和鋼液凝固時生成的各種反應產物,主要是氧、硫、氮的化合物。根據形成的時間不同,可分為四種: (1)一次夾雜物。冶煉過程中生成并滯留鋼中的脫氧產物、硫化物和氮化物為一次夾雜物,也稱原生夾雜。 (2)二次夾雜物。出鋼和澆注過程中,由于鋼液溫度降低,導致平衡移動而生成的夾雜物,稱二次夾雜。 (3)三次夾雜物。鋼液在凝固過程中,因元素的溶解度下降引起平衡移動而生成的夾雜物。 (4)四次夾雜物。固態鋼發生相變時,因溶解度發生變化而生成的夾雜物。 從數量來說,內生夾雜物主要是一次和三次夾雜物。相對于外來夾雜,內生夾雜的分布較均勻,顆粒較細小,且形成時間越遲,顆粒越細小。 當然,實際鋼中夾雜物有時很難分出是外來的還是內生的,因為有一個相互反應過程。
(本文由上海光學儀器廠編輯整理提供, 未經允許禁止復制http://www.xjwd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