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可自由透過細胞膜-細胞表面不發生化學變化
根據目前對細胞膜結構的知識,認為細胞膜主要是由蛋白質與類脂物質
構成,此外還含少量的糖和微量核酸。類脂中的磷脂是構成膜的主要成
分,每一分子的磷脂都是由磷脂酰堿基的極性部分和脂肪酸碳氫鏈的非
極性部分構成的兩性分子。磷脂類分子是以二層相互平行的形式排列在
膜內,其極性部分指向雙層的外表面,非極性部分向著內面。蛋白質按
其與脂相互作用的不同方式分,一種是外周蛋白,結合于膜的表面(可溶
性蛋白),另一種是固有蛋白,則插入或貫穿在磷脂雙層的非極性部分。
因此,膜是由蛋白質與不連續的二層磷脂分子構成的鑲嵌結構,其上有
許多小的微孔。
細胞膜的透性
細胞膜接受物質透過的特性稱為透性。透過和吸收是兩個不同的概
念,前者是膜的物理化學屬性,后者是細胞的生理作用。生物膜的透性
是有選擇性的,為半透性膜。通過這種選擇性的透性,決定細胞能接受
或拒絕、保留或排出某種物質。各種物質對細胞膜的透性不同,這不僅
和物質本身的性質有關,也和細胞膜表面的性質如化學組成、電荷以及
膜孔大小有關:
水:水可自由透過細胞膜,水的進入和排出是簡單的滲透作用,決定
于細胞內外溶液的滲透壓。細胞處于低滲溶液中時,溶液中的溶質與原
生質相比含有較少的分子,因而外部的水分子透入細胞產生吸水膨脹的
現象,此時如果是沒有細胞壁的細胞(如枝原體及除去細胞壁的原生質體
等)則往往發生破裂。當細胞處于高滲溶液中時,相反細胞內的水會透出
膜外,此時則產生皺縮的現象。只有當細胞處于等滲溶液中時,才能保
持水分既不排出,也不吸入。
水主要是通過膜上的微孔透過,與細胞表面不發生什么化學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