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電鏡檢驗金采用溫軋工藝剪切截面金相顯微鏡
·對6111鋁合金采用溫軋工藝,可獲得與母材金屬的剪切強度
相近似的黏結強度。
·入口溫度、退火溫度、壓下率和軋制速度是復合軋制的四個
重要參數,其中較重要的參數是溫度,通過溫軋可獲得比冷軋更強
的黏結強度,其強度可以接近母材的強度,但不能達到母材的強度
。
·機械黏結是占主導地位的黏結機制。實接觸面積,導致黏結
強度升高。
實驗掃描電鏡檢驗了分離開之后的接合表面。在表面評估過程
中,應考慮測試剪切應力過程中分離接觸面時造成的破壞。首先給
出溫軋時的情形,然后是冷軋,接著給出溫軋和冷軋試樣的側視效
果。
冷軋
采用剪切測試分離的冷軋復合板接觸表面。壓下率為70.7%
時黏結強度接近50MPa。冷軋試樣表面的形貌與溫軋試樣有明顯不
同。黏結只發生在微凸體的頂部,在復合軋制中帶材在軋制方向的
相對運動也是靠微凸體的變形而產生的,這與噴砂輥
軋制后的表面形貌類似
為了確定產生黏結的機制,對實驗結果進行總結:
·在室溫下軋制不會產生黏結;
·只有在經2h退火后,室溫下軋制方可形成黏結。黏結強度小
于母材強度,隨退火溫度的升高而升高;
·黏結強度隨人口溫度的升高而升高;
·可產生黏結的接觸時間約為30~220ms。
在一定時間、壓力和溫度的條件下,擴散黏結才能進行。假定
在前述的各實驗中,由原子問吸引力而引起的機械黏結的作用遠遠
超出擴散黏結。這主要是基于擴散所需的時問,當接觸時間約為20
0~300ms時,即使壓力較大也未發生較明顯的質量轉移。退火使金
屬軟化,并弱化氧化膜與母材金屬之間的黏結,促進氧化膜的破裂
并增大真實接觸面積。這種軟化促進兩塊金屬之間的一致性。鋁合
金的軟化具有速度敏感性,與接觸時間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