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鹽巖儲層的識別、描述及特征-成巖孔隙度類型
碳酸鹽巖儲層的識別、描述及表征
膠結作用減少孔隙通?梢岳媚z結作用地層學的切割關系來辨
別。例如,圍繞顆粒格架的等厚鑲邊膠結可能是第一期膠結作用,發
生于海水潛流帶。進一步降低孔隙度的向心的粗膠結物可能發生在早
期膠結之后。較后,殘余的有效孔隙可能被形成于深埋環境的鑲嵌結
構的膠結物充填。所有這些膠結物可能被充填礦物的裂縫或者外來的
深埋膠結物切割。
外來礦物膠結物以及充填礦物的裂縫是新的滲透性優勢通道形成
的很好的標志,因為這些通道導致礦化流體向上運移。這類外來流體
通常與烴類運移相關,并且這些滲透性優勢通道通常是形成于其他成
巖事件之后的裂縫識別成巖作用引起的減少的孔隙
判斷引起孔隙度降低的因素是膠結作用、壓實作用還是重結晶作
用通常很容易,但是判斷儲集巖較終形成的孔隙度和滲透率經歷了多
少期成巖作用卻是不易的。多期成巖作用包括在很長時間內的多種類
型的改造作用,尤其當早的期次被晚的切割后,解釋儲層被改造后具
有綜合特征的孔隙的成因和空間分布具有挑戰性。分析使孔隙度降低
的成巖作用的很多方法與分析使孔隙度增加的成巖作用的方法相同。
也就是,工作鏈條中的第一條是判斷孔隙是純成巖作用的還是成巖作
用和沉積作用或者裂縫孔隙的混合。
成巖作用和沉積作用混合的孔隙度類型可以通過成巖類型(膠結
作用、壓實作用、交代作用或者重結晶作用)和沉積相的對應關系來
判斷。判斷成巖作用導致的孔隙損失可能相對容易。不容易的是判斷
哪種或者哪幾種成巖作用對孔隙的減小程度較大以及埋藏過程中這種
或者這些成巖事件是什么時候發生的。在沉積特征占主導的混合孔隙
類型中,巖石學特征更多地反映沉積特征而不是成巖改造作用,因此
它對追蹤哪些地方因為膠結作用、壓實作用、重結晶作用或者交代作
用而導致沉積孔隙度減少時就不顯得那么重要了。另一方面,在研究
成巖特征為主的混合孔隙類型時,重要的是分析成巖作用的類型、成
巖環境以及改變原生沉積孔隙幾何學特征的每一期成巖事件的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