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光影常識-光學儀器三維影像分析技術
在日常生活中,對于物體形狀的感知受到雙眼視覺的強烈影響。當
利用雙眼進行觀察時,視網膜上會分別形成略有不同的圖像,而大
腦則對兩個圖像之間的差異進行分析從而產生景深的感覺。如果不
是同時通過兩只眼睛進行觀察,除非大腦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相
關推斷中得到有關的提示并加以補充,否則所有的物體都會變成扁
平非立體的形狀。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電視屏幕、照片或繪畫所呈
現的單目視覺效果,它們展示的都是平面效果,而大腦則會本能地
將其作為三維影像加以分析,從而產生景深的感覺。藝術家、攝影
師和虛擬現實圖像的創作者采用各種不同的技術手段對觀察者的大
腦進行刺激,使其能將作品理解為一個三維的圖像。從另一方面來
說,這種反應,或者說,觀察者的感知帶有很強的主觀性,也就意
味著對于同一個圖像,每個人都會看到不同的特征。因此,為減少
這種混淆的產生,在進行觀察時,必須提供和物體形狀有關的強烈
暗示,同時,還應認識到“知識、經驗和推斷”所起的主要作用,
尤其是對那些不熟悉的形狀更是如此。
在二維圖像中,用來產生形狀和景深感知的主要暗示方法總結
如下:
插補(interposition):圖像中的某一形貌部分地遮蓋了另一
形貌,即表示這個在另一個的前面。
相對位置(relative position):在靠近圖像頂部的形貌往往
被認為或感知為距離較遠的部分。
相對大I]、(relative size):圖像中較大的部分往往被認為
距離較近,尤其當觀察者了解其相對大小時。
線性透視(1inear perspective):圖像中細節部分的尺寸隨距
離發生漸變。這是攝影圖片中較常見的特點,在美術中也廣泛使用
。
紋理梯度(texture gradients):在大腦期望沒有實際變化的
地方,隨位置的不同,表面紋理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