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型鑄造鑄件熔融金屬截面分析實驗圖像顯微鏡
所有鑄造方法的原理,都是將熔融金屬注入形狀合乎要求的
鑄型型腔中,隨后冷卻而獲得固態物品。各種鑄造方法的區別,
主要在于鑄型成形方法的不同。在某些情況下,如砂型鑄造,一
個鑄型僅澆注一次,隨后打箱取出鑄件。而在另外一些情況下,
如壓鑄,則重復使用永久型,接連地進行澆注,而每次澆注后取
出鑄件時,并不損壞鑄型。在這兩種情況下,都必須保證金屬液
能充滿型腔的所有部位,并停留在該處直至凝固完畢。
以砂型鑄造簡單工件為例,可以很好地說明鑄造的基本工序
與專業術語。要鑄造一種工件,首先要有模型。模型可以用木
材、金屬或其他材料制成。鑄型是用在模型周圍充填型砂的方法
來制造的。模型與砂型都容納在型箱(砂箱)內。通常,鑄型分
為兩半。上半部稱為上型,下半部稱為下型。擬定造型工藝時,
應使模型易于從鑄型中取出。如果鑄件是空心的,就要另外制造
出一些型塊(稱為型芯),并放入起模后的型腔內。型腔與型芯之
問的空間,澆注后即形成鑄件。
在鑄型中應做出澆注系統,以備澆入金屬之用。同時,應做
出擴大的開口(澆口杯),以便于澆注。還要開出通道,使金屬液
在型腔充滿后得以溢出,從而在凝固時保持一定的金屬靜壓頭。
這樣的通道,稱為冒口。
金屬液從澆口杯沿直澆口(或直澆道)流下,經過澆道(或
橫澆口)、內澆口而進入型腔。
凝固完畢后,將毛坯鑄件從鑄型中取出,敲落型芯、去掉澆冒、
口、消除粘附砂粒等,鑄件即可進行機械加工。毛坯鑄件在機械
加工前的準備工作,稱為清理。
永久型鑄造系采用金屬型。制造金屬型時,連同所需的澆冒
口系統一并制出。永久型鑄造法所以成本高昂,多半歸咎于金屬
型難以制造之故。
在凝固過程中,控制固一液長大前沿的運動方向,可以通
過控制鑄型中的熱流來實現。使用冷鐵可加速凝固。冷鐵是金屬
鑲塊,它傳熱比鑄型材料要快得多。另一方面,使用絕熱材料或
發熱混合料,又可控制傳熱條件,使鑄型特定部位推遲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