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顯微鏡分辨限度可觀察到植物細胞線粒體
線 粒 體
這些細胞器差不多在光學顯微鏡的分辨限度上剛剛可以看到
成小棒狀或圓球狀。在生活狀態,它們可以有選擇地染上賈納斯
綠B。電子顯微鏡下看到它們外邊有雙層膜;內層膜延伸形成管
狀突起或微毛狀突起,或片狀的折疊(真正的脊膜),小的
柄狀質點從內膜向內突起;這些有時候曾被認為是贗象,但是已
經證明可以分離它們。 這是植物和動物的線粒體中已觀察
到。線粒體的襯質主要由蛋白質構成。含有核糖體但比位
于細胞質中的那些核糖體略小。在襯質區域有DNA纖絲。
線粒體被認為具有能量變換過程,已被稱為細胞里的發電廠。
它們是細胞中許多酶(特別是那些Krebs環中的酶)的聚集點。因
此線粒體與呼吸作用有關系。每一個植物細胞,不論是分生的或
已分化的,都有許多線粒體,腺細胞內往往含有更多的數目。有
些細胞,例如篩管分子,線粒體退化。
線粒體的形成已是一個引起爭論的問題,但是它們很可能是
由原來的線粒體分裂形成,用標記放射同位素所得的實驗結果,的
確也與這個觀點是一致的。
在光學顯微鏡下,葉綠體呈現出大致是均勻的或稍成顆粒狀,
但在電子顯微鏡下,它們卻現出一種復雜的結構。它們外邊包裹一
雙層的半透膜,里面為無色的基質,其中常有淀粉粒。一堆迭置的
片層,稱為基粒,組成了第三個主要部分。
當葉綠體從前質體形成時,前質體內膜出芽產生了扁平的小泡
。這些小泡增加數目并形成坍塌的雙層膜層,它們在某些區域聚集
成行,成為基粒和變成綠色。較近有入主張,在前質體和未成熟的
質體中看到的有膜包裹的內含物,可能在類囊體形成時起作用。如
果將大麥的幼苗生長在黑暗中,小泡并合的速度就減慢,它們卻積
聚成一種稱為前層膜體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