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石結構顯微晶質需借助光學顯微鏡才能被觀察到
結構
火成巖的巖石結構是指它的組成礦物的相對粒度及排列情況,與巖石的產狀大體上可
以對應。許多描述性術語被地質學家所采用,其中較常用的列于表5-2。
深成巖是在厚度可達數公里的覆蓋層下面,緩慢冷卻而成的,此類巖石為粗粒晶質巖
石或顯晶質巖石,其組成礦物的晶粒較大(2~5mm或更大),用肉眼就很容易區分。
中粒巖石往往含有1~2mm的晶體,細粒巖石的晶體粒度遠小于lmm。當巖石結
構很細,以致單獨晶體非借助顯微鏡不能識別時,則稱之為顯微晶質。
天然建筑材料
砂、礫石、粘土、骨料以及石材等天然建筑材料都是工程建筑物的原料。如果天然建
筑材料的場地選擇距建筑地點很近,能夠就地取材,那么其工程造價要比人工材料,如混
凝土便宜得多。這一點對土石壩,道路、飛機場等大體積的建筑工程尤為重要。另外,結
構物型式的選擇與比較設計都與天然建筑材料的合理利用密切相關。工程實踐證明,正確
地評價可用天然建筑材料的經濟儲量,需要鑒定它們的地質特性和成層模式。下面將從工
程地質的角度評述這方面的一些問題。
天然建筑材料的類型
松散沉積物:如砂礫石是常見并較易開采的天然建材,一般在河谷及濱海地帶都可以
找到,由于其厚度變化很大,所以在勘探時要特別留心。常用坑探、鉆孔及地球物理方法
進行勘探。其中常夾有無開采價值的泥炭層,硬土層等在開采時應剔除。
殘積土:是巖石被風化后保留在原地的產物,其中常含有粘土成分。有的殘積土具有
一些特殊的性質,如肯尼亞的Sasumua壩址附近的殘積土是熔巖和凝灰巖風化而成的,其
粘土中的礦物成分如下:多水高嶺土60%、高嶺土4%、褐鐵礦16%、石英6%及其他成
分14%。通過試驗測出這種土具有低塑限和高液限的特性,因此具有較高的內摩擦角和較
大的滲透性。但施工時如果壓實得好,可以減少滲透量,大壩施工質量得到滿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