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物含量與應力計量實驗多功能光學圖像顯微鏡
下列鋼適當提高硬度至規范硬度以上可能是有益的:
1)電渣重熔鋼,特別是粉末冶金鋼,硬度提高RC0.5~
1.5不會損失韌性;
2)經過化學熱處理的鋼——化學熱處理可提高硬度RC2~
4,同時保持鋼的芯部有較高的韌性。但是,如果較深層硬度低
于RC55~60,只能提高使用時沒有高壓力的工具的壽命。
抗塑性變形性能
抗大塑性變形性能
這種性能決定工具工作表面在高壓力使用條件下的耐壓性,
用壓縮時的屈服極限值表示。它和硬度一樣,取決于同樣一些因
素,如馬氏體中含碳量、強化相(碳化物和金屬間化合物)數量及
彌散程度以及殘余奧氏體、殘余鐵素體(或石墨)等較軟組元的
含量。在多數淬硬至很高硬度的工具鋼中,韌性較大的組元是殘
余奧氏體。
熱穩定性鋼,在不引起硬度下降的加熱條件下仍可保證高的
塑性變形抗力。
此外,還應看到,許多種非熱穩定性鋼工具,特別是半熱穩
定性鋼工具的工作表面層的實際塑性變形抗力,
碳化物強化鋼
碳化物強化鋼的彈性極限符合彈簧鋼的基本特性曲線。在下
述兩種情況下彈性極限會降低:(1)有應力影響,主要是馬氏
體轉變引起的應力影響。這種應力對彈性極限的影響比對其他機
械性能的影響強烈;(2)有殘余奧氏體的影響,特別是奧氏
體量增加時的影響。每增加1%奧氏體,彈性極限大約增加
殘留碳化物對彈性極限的影響很小。
彈性極限隨馬氏體中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加。從馬氏體中析出
的彌散碳化物很多時彈性極限也增加。
當晶粒保持很細時,彈性極限也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