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碳化物形成元素的低碳合金鋼分析顯微鏡
102鋼水淬時可以得到板條狀馬氏體,油淬后得到的組
織為馬氏體及少量貝氏體所組成。
綜上所述,102鋼的顯微組織基本上可有如下四種類型:
(1)馬氏體或馬氏體+少量貝氏體,(2)貝氏體,(3)貝
氏體+鐵素體或鐵素體+貝氏體+碳化物,(4)鐵素體+碳
化物。由于102鋼貝氏體孕育期很短,在生產條件下不會獲
得單一馬氏體組織及以馬氏體為主的組織。小口徑鋼管在通
常熱處理條件下正火后都屬于第(2)類組織,只有當比值特
高且熱處理控制失宜的個別情況下才會出現(3)類組織。
大口徑厚壁鋼管油淬后可獲得貝氏體組織。
2)不同奧氏體化溫度下正火后的金相組織
在不同奧氏體化溫度下,正火后均呈
上貝氏體板條狀組織。正火溫度較低的鋼板條較短,正火溫
度較高的鋼板條較長。正火溫度高達1100℃時,晶界光滑,
穩定的碳化物已經基本上完全溶解,晶內方向性強烈。比值
低者板條窄而長,比值高者寬而較短,板條的長度有隨溫度
帕提高而變大的趨向,此外晶內粒狀條帶明顯可見。
粒狀貝氏體的特征及其形成過程
含有碳化物形成元素的低碳合金鋼及其他種種低碳合金
鋼從奧氏體化溫度下在較寬的冷速范圍內連續冷卻時都可獲
得粒狀貝氏體組織。這種組織由不規則的及板條狀無碳貝氏
體鐵素體基體和帶有一定方向性的及隨機分布的奧氏體或奧
氏體一馬氏體孤島(或稱顆粒相)所組成。由圖可以
看出:晶內的貝氏體鐵素體顯示出明顯的方向性;
晶內分布著大量顆粒狀及條狀物,前者隨機分布,而后者
有一定方向性。這種顆粒相中馬氏體具有高位錯
密度戎微攣晶的特征,而奧氏體則含有過飽和的碳。與
上貝氏體組織形成時相同,其貝氏體鐵素體形成時也具有表
面浮凸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