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軋制模型變形金屬應力截面硬度測量光學儀器
研制軋制模型時常用的假設為了簡化在研制有關軋制
力數學模型中包含的數字問題,理論工作者經常作出一些
委基本的假設,
列舉如下:
1 、軋件為連續介質,體積基本上不變。
2 、變形金屬的條件屈服應力為常值,或者沿接觸弧
長按可以預知的方式變化。
3 、假定軋件在彈性變形中為均勻壓縮,換言之,若
假定進入輥縫的帶鋼是由垂直于軋制方向的直立
薄片所組成,這些薄片在軋制中粗并沿軋制方向延伸,
但并不彎曲。
4 、帶材不產生寬展,若帶材厚度與其寬度相比很小
時,此種條件可以得到滿足,這意味著過程主要
是從二維觀點來考慮的。
5 、輥縫聽潤滑可沿每一接觸弧長度產生均勻的摩擦
系數,由于軋制潤滑部分地歸因于流體動力效應
,故此一假設的正確性很值得懷疑,對于純粹流體動
力潤滑而言,在輥縫入口有較大滑動速度之處,
另一方面潤滑油膜的厚度,由出口到入口平面會逐漸
減小,以致因界面層潤滑而引起的摩擦系數會增
加。
6 、忽略在輥縫中薄的彈性變形,如果我們認為彈性
變形不會超過0.1 ——0.2%,而冷軋變形通常在
20-50%范圍,那么這種忽略是合理的。
7 、在大多數理論中,假定每一接觸有一相應于一定
軋輥直徑的恒定曲率半徑,在早期的理論中,假
定軋輥是完全剛性的,但以后對理論進行了修正,假
定接觸弧曲率半徑與因軋輥彈性歪扭而引起的“
變形后的軋輥直徑“相一致同,同時,假定軋輥的圓
周速度仍為常量,亦即是軋輥沒有旋轉加速度或
減速度。
8 、接觸角,或者在帶材和在入口平面輥軋表面的切
線之間形成的角是小的,這是相當于假定工作輥
直徑與軋入帶材的厚度相比是很大的。
9 、忽略輥縫中帶材的加速度,通常為些目的耗用的
能量與帶材變形中所用的能量相比較是可以忽略
的。
10、當帶材輥縫中受到變形時,軋件中的主應力產生
于這種方向,此方向垂直于帶材中心的平面,
在帶材的平面之中但垂直于軋制方向及在帶材的平面
之中并順著軋制方向。
11、按特列斯卡的較大剪切理論,帶材中的張應力減
小,在輥縫端部的壓縮變形應力。
12、忽略溫度效應,雖然大家都知道,沿接觸弧會產
生幾百度的溫度,并且鋼的溫度本身因變形而
增加,這種溫度變化能影響潤滑和軋件的屈服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