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下觀察泥炭中各種大小和不同成炭植物
在我國亞熱帶發現的眾多埋藏泥炭,其中在湖北省利川縣的野茶壩
泥炭礦,有許多木本植物殘體至今保存較好,稱泥炭中的“腐木層”。
在顯微鏡下觀察,其莖的橫切面木質部年輪清晰,管胞排列整齊。早材
管胞大,呈微六角形,細胞壁較薄。晚材管胞小,扁平狀長形,
細胞壁厚。莖弦切面的木射線為單列射線,無紡錘射線。單列
射線細胞一般由40~62個細胞組成,較少由3~5個射線細胞
組成;較多可達83個細胞組成,莖縱切面的管胞上有圓形的緣
紋孔,紋孔加厚。又如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和雷州半島區發現的
埋藏泥炭,主要為杉科的水松,鏡下觀察莖橫切面的管胞呈方
形或短方狀六角形,排列整齊,年輪清楚。早材細胞大,晚材
細胞小,且呈扁方形,細胞壁厚。莖的弦切面有單列木射線和
紡錘形木射線,這是與水杉區別之處。單列木射線細胞,一般
由5~8個細胞所組成。紡錘形木射線較短而粗,兩端突尖;莖
縱切面的管胞胞壁上有圓形的緣紋孔,紋孔加厚。
成炭的木本植物殘體,在泥炭中呈現各種大小和不同保存
程度的木塊,并夾有淺白色的或棕褐色的樹皮,大部分成粒狀
一泥土狀的可塑性褐紅色泥炭,分解度低的呈松散木屑狀和碎木
狀,接觸空氣變成褐黑色。
蘚類植物殘體型在成炭植物中,蘚類植物殘體占優勢形
成的泥炭,具有許多特殊的理化性質,開發與利用前景廣闊。蘚
類植物殘體的種類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