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微體化石生物學實驗研究生物顯微鏡廠商
什么是微體化石?
地球表面約有六分之一的面積被一薄層白至淺黃色的軟泥所覆
蓋,在顯微鏡下觀察這種沉積物含有數不清的微小殼體,它們類
似袖珍的銅管樂器、羽毛球、水輪、長頸瓶、足球、篩籮、宇宙
飛船和中國宮燈等等,其中某些閃爍著強烈的玻璃光澤,另一些
白砂糖或者似草莓,這種給人美感的“微體化石世界”中很古老
的,從生物學的角度看,也是非常原始的。
研究微體化石的科學,稱為微體古生物學,但曾有一種傾向,
是將微體古生物學一詞局限于對具礦化壁的微體化石的研究,以
區別于研究具有機質壁微體化石的孢粉學,這種由于處理技術不
同而產生的劃分,也是很不嚴格的,必須著重指出的是大古生物
學,微體古生物學和孢粉學都具有共同的目標,闡明地球表層的
歷史,如果它們互相結合,共同前進,全更快地達到這種目標并
取得更大的成果。
地質上的某些重要細菌
現代細菌的分類主要以染色試驗和生物化學狀態為基礎,超
出古生物學的范圍,形態學分類的結果可能引入岐途,因為相似
的太模標本,被發現于細菌的各個不同目中,它們作為微體化石
有報道,多半是由于它們的個體以及難以與藍藻類或真藻化石,
甚至現代的污染,無機構造及在材料處理過程中的人為產物區別
,但它們曾被報道自廣泛的巖性范圍,包括灰巖,磷灰巖,鐵和
錳礦石、粘土巖、鋁土礦、油頁巖、煤巖、植物組織、糞石用戶
動物個體化石,在磷灰巖中細胞壁可以保存,但是,更通常的是
壁、鞘或整個構造被礦物所代替。
現代細菌的容易培養,從腐爛的池塘植物水要中取一滴放在玻
璃載片上,并蓋上蓋片,使載片在熱,無光處干燥,用透射光,
放大400倍以上觀察載片,往往會觀察到含有微小桿菌的集群,
化石細菌在沉積鐵礦石,含磷糞粒,鋁土礦及蒸發巖的薄片中可
能見到,但是觀察都必須注意可能發生的一些現代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