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孔隙率計量顯微鏡-混凝土在海水中實驗
混凝土在海水中
混凝土在海港、碼頭、防波堤和其他暴露于海水侵蝕的工程
中用得很廣,所以,混凝土在海水工程中的耐久性是很重要的問
題。海水對混凝土的破壞作用曾引起許多國家的注意,關于這個
問題的文獻資料是極多的。海水對混凝土的侵蝕可由以下一
些原因所引起:溶干海水中的鹽的化學作用,在干濕交替條件下
鹽類在混凝土中的結晶,冷凍作用,海浪的機械磨損和沖擊以及
混凝土內鋼筋的腐蝕。在遭受這些破壞作用中的任何一種后,混
凝土就更易被其他潛在的破壞因素所侵襲。
因此,我們必須對于海水的化學作用看作是某些同時進行的
化學反應。浸析作用移走了石灰和硫酸鈣,而與硫酸鎂的作用則
導致形成硫鋁酸鈣而使混凝土膨脹,造成混凝土更易受侵蝕和浸
析作用。氫氧化鎂的沉積,堵塞了混凝土的空隙,從而減慢了海
水對致密混凝土的侵蝕;但是,對透水性較高的材料,.可能沒有
這樣大的影響。膨脹和浸析在破壞中的比重,決定于許多因素。
尺寸不大的混凝土在海水中,可能浸析作用大于膨脹作用,另一
方面,如堤岸工程,由于海水滲入量很少,則浸析作用和膨脹作
用相比就成為次要因素。這兩種例子都可以遇到。化學侵蝕作用
的速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加速,而水泥的種類則對侵蝕速度和侵蝕
程度均有影響。用高質量的混凝土,尤其在溫暖的或熱帶的水
中,正確選擇水泥品種,能使化學侵蝕的破壞作用進行得非常緩
慢。相反地,質量差的混凝土常會導致極大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