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組成物相分析-礦物截面分析圖像顯微鏡
礦物組成分析的基本原理
礦物組成分析的基礎是元素化學物相分析,解決了多種元素的物相分析,就可以解決
礦物組成分析問題。
礦物是由元素組成的。組成礦石的礦物有哪些?礦物量各是多少?這必然會從礦石的
元素分析結果中反映出來。一個具體礦石樣里,礦物數量是有限的,比如十幾種、幾十
種。絕大多數的礦物均具有一定的或有規律性的化學組成,一般可以找到它的特征元素。
對一個具體分析對象而言,還可以是相對特征的元素。礦物組成分析主要通過準確測定特
征(些)元素的量,即可求得其礦物量。但必須認真考慮類質同象置換現象的普遍性,
常常某一元素幾種礦物共有。這可用化學物相分析的方法將這幾種礦物分開,然后分別測
定該元素的量,并同時測定其他有關元素的量來計算其礦物量。當共存化學性質相似的礦
物時,只要它們的化學組成不同,還可采用選擇溶解幾種礦物并測定有關元素的量輔以數
學計算處理求得。只有對組成波動而選擇分離又相當困難的礦物,才較后用差減法近似確定。
從特征元素算得的礦物量,必須用其他有關的元素來檢驗之,如用HCl(8+92)溶
解黑云母并測定特征元素鉀的量來計算黑云母時,在同一溶液中測定鐵、鎂、鋁等非特征
元素的含量,并要求測得的量必須符合以鉀算得的黑云母中這些元素應含的量。較后,對
組成礦石的全部礦物也同樣按礦石的元素分析結果進行檢驗。一般來說,元素分析結果是
容易準確測定的,將全部礦物按其理論或實測組成返算各種元素含量,各種礦物中的同一
元素含量相加之和與該元素的單獨分析結果基本吻合,則說明該礦石的礦物組成分析
基本上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