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離子的較外電子層結構分三種類型-礦物顯微鏡
礦物的化學成份
自然界的晶體礦物除少數為單質元素外,絕大多數是呈化合物形
式出現,化合物中,元素大都呈離子狀態,當元素之間化合時,離
子的外電子層結構以2。8或18個電子為較穩定,各種元素都有達到
這種結構的趨勢,一些元素結合為化合物,正是通過彼此間得失電
子的方式來滿足各自的要求。
根據離子的較外電子層結構,分為三種基本類型。
1、隋性氣體型離子
這類離子的較外層的結構與惰性氣體原子的較外電子層的結構相
似,較外層的電子數目為8或2,本類離子共包括25種元素,
惰性氣體型離子的半徑一般都比較大,而極化性較小,它們易與
氧結合組成氧化物或氧鹽,特別是硅酸鹽,形成大部分的造巖礦物
,因此這些元素又稱為“造巖元素”或稱為“親石元素”和“新氧
元素”。
2、鋼型離子
形成本類型離子的元素主要是有色金屬和半金屬元素,這類離子
較外電子層的電子數為18,半徑較小,極化性很強,易于與結合生
成硫化物,形成主要的金屬礦物,因此這類元素又稱為“造礦元素
”或稱為“親銅元素”和“親疏元素”。
3、過渡型離子
本類離子較外電子層的電子數在8-18之間,介于惰性氣體型離子
與銅型離子之間。
較外電子層愈接近于8的離子,其親氧性愈強,愈接近于18的親
硫性愈強,居于中間位置的氧、硫均可化合,如鐵可與硫結合形成
黃鐵礦,又可與氧結合璂赤鐵礦。
離子的結合性質還受著它所處的環境和影響,如鎢、錫本來有與
氧結合的傾向。但當所處的介質中硫的濃度很大時,亦可與硫結合
。
礦物化學成分的變化
每和礦物都有一定的化學組成,有些礦物的化學成份基本固定,
其化學組成遵守定比定律和倍比定律,并可用確定的化學式來表示
其化學成分,如石鹽、白云石等,而大多數礦物的化學可以在一定
范圍內變化的,主要是由類質同象引起的,在膠體礦物中,膠體的
吸附作用造成其成份的變化,礦物中的沸石水或層間水對礦物成份
亦有影響。
1、類質同象對礦物成份的影響
關于類質同象的類型及類質同象的代換條件,
類質同象現象在礦物中普遍存在,因而使得大多數礦物
難于保持絕對純凈。
對于類質同象礦物,如果把具類質同象代換關系的各幸免于難看
作一個整體,那么可以說這類礦物的化學仍然遵守著定比定律和倍
比定律,其礦物成份可以用一定的化學式來表示,如橄欖石,斜長
石,圓括號內用逗號隔開的元素具類質同象代換關系,寫在前面的
元素主要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