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生物由于代謝特征-海洋棲藻類研究顯微鏡
不同的生物由于代謝特征的差異,對營養成分的要求不同,因
此就會在體內積聚一些特定的物質,這些物質在生物體內的含量通
常比自然界中的含量高出很多,所以被稱為“富集”,這就是海洋
生物的富集作用。例如,海帶等褐藻在生活過程中可以富集碘元素
,它們體內含有大量的碘,因此,海帶是制碘工業中的主要原料。
利用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可以幫助人類開發利用海水中存在
的大量元素。一般地,選擇富集作用的海洋生物,要滿足下列條件
:①這種生物可以在自然海水中大量培養;②培養出來的生物體易
于大量收集;③所富集的元素是我們需要提取的。例如,有研究發
現,有些藻類能大量富集鈾,有的種類富集能力達到海水含量的5
萬倍,使其含量達到150 mg/L,這個含量已經超過了陸地上貧鈾
礦的含量。其他相關元素的富集研究也取得了巨大進展。
海洋藻類的垂直分布
不同海洋藻類所含有的色素不同,它們對光照強度和光質的要
求也不同。因此海洋藻類的垂直分布與它們對光強和光質的要求相
聯系。
底棲藻類因為需要固著生長在海底的一定基質上,它們由于對
光照強度和光質的要求不同,便會選擇不同深度的海底生活,在潮
間帶至淺海海底形成了帶狀分布。一般來說,綠藻生活在潮間帶附
近較淺的海區,褐藻分布海區的深度較綠藻要深些,而紅藻的分布
區較深。當然這種帶狀分布是相對的,各大類別的實際分布是有重
疊現象存在的。
影響海洋藻類垂直分布的因素
影響大型海洋底棲藻類垂直分布的因素主要包括海水的光照條
件、海水透明度、海流海浪、于露時間、生物關系(競爭、攝食)等
。
海水的透明度
由于自然海水中所含物質比較復雜,它含有各種可溶性物質、
懸浮物質、浮游生物等,這些物質對光有較強的吸收和散射作用,
致使光在海水中只能穿透一定距離,因此各海區海水的透明度不同
。海水透明度越大,到達海底的光照強度也越大。
通常,接近大陸的海區透明度較小,這是因為近岸海區水體攪
動較為劇烈,同時大陸徑流帶來的大量營養鹽使近岸水體中浮游植
物大量繁殖,導致該水體的懸浮物質量大,海水混濁。遠離大陸的
大洋水體透明度則較大。
海水透明度小,海洋藻類只能分布在海水較淺的海域;海水透
明度大,它們分布的海域水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