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光表面局部形成了較厚氧化膜電解液拋光工藝技術
(1)若拋光工藝喪失拋光功能,甚至發生了腐蝕現象,這多半
是由于電路接觸不良,或斷路狀態無電解作用,或所用的硫酸(工
業級)雜質太多。
(2)使用含鉻電解液拋光工藝,若拋光表面局部形成了較厚氧
化膜,影響了拋光表面的光亮度,這很可能是由于電解液中三價鉻
的含量太高(如超過5%)造成的。減少三價鉻的較好辦法,是采用
大面積的陽極,進行通電處理,將三價鉻轉變為六價鉻。
(3)造成電拋光工藝失效的較主要原因之一,是電解液中鋁離
子積聚太多(如2.5%以上)。欲恢復電解液的拋光功能,只能是部
分或全部更換新電解液。
(4)配制電解液的用水,應盡量使用含氯離子少于80mg/L的高
純水,或去離子水。以免電解液中存在過多的氯離子影響拋光質量
。有文獻指出,當電解液中氯離子含量達到0.1%一1.0%時,拋
光表面易出現點狀腐蝕。
(5)在拋光具有較深凹孔的制件時,被拋光的凹孔表面的光亮
度,往往不如平面和凸面。這時可采用特制的象形輔助陰極,以強
化較深凹孔表面的電力線,提高凹孔表面的拋光光亮度。例如閃光
機回光罩等的電拋光。
(6)鋁質礦燈反射器的電拋光,造成點狀腐蝕的原因大多是化
學除油污工藝不當。該制件的加工工藝為機械拋光一化學除油污—
>電拋光。其中機械拋光的目的,是去除制件表面的劃傷,及明顯
的固體沾污等。但在機械拋光過程中,被拋光表面又會沾污上不少
拋光膏,這些拋光膏中含有不少非皂化性礦物油。因此,在通用的
堿性化學除油污溶液中,欲通過皂化和乳化作用達到完全徹底除油
污的工藝目的,是不太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