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漿巖主要由兩類礦物組成-硅氧類礦物分析顯微鏡
巖漿巖
整塊巖漿巖,作為礦體的母體,通常分為三類:酸性巖漿巖(花崗巖、花崗閃長巖等),基性巖漿巖(輝長巖、輝綠巖等),超基性巖漿巖(橄欖巖、純橄欖巖等)。巖漿巖(也叫火成巖)有相當大的強度,也有一定的均質性。要是說巖漿巖也有某些不均質現象,那是由于顆粒粒度、顆粒形狀、礦物相的分布與共生礦物相的性質等的變化而引起了巖石組構的改變。這種不均質性對地層的穩定性沒有或只有微小的影響。
巖漿巖主要由兩類礦物組成:硅氧類礦物(石英、玉髓等)及硅質礦物(長石、閃石、輝石、云母等)。第一類礦物在廣泛的地殼條件下都是穩定的,第二類礦物則很容易受到熱液或氣體的蝕變作用,較后轉化成粘土類礦物(高嶺巖、蒙脫巖等)。
經過熱液蝕變以后,巖漿巖巖塊變得不均質了,并且成為礦山穩定性的一大障礙,因為在膨脹的地層(蝕變帶)中開挖體難以保持。較簡單的解決辦法是盡量不在經過蝕變的地層中進行挖掘。
整塊巖漿巖的各向異性,在正常情況下是次生構造地質過程造成的,而不是凝聚形成巖塊的原生巖漿活動造成的。
(本文由上海光學儀器廠編輯整理提供, 未經允許禁止復制http://www.xjwd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