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嶺土礦物顆粒長達1~2微米-礦物分析光學顯微鏡
多水高嶺石不同于其它高嶺土族礦物,它呈管狀顆粒·
少數顆粒長達1~2微米,但絕大多數小于1微米。有人指出
多水高嶺石晶體的管狀習性是由于硅一氧層和鋁一氧層不相稱
而出現的張力所造成的?梢酝茰y其它高嶺土族礦物,由于
羥鍵的作用,顆粒較厚,不能形成管狀。
在蒙脫石中,很難分辨出單獨的顆粒,通常所觀察到的是
絨狀的,不規則的集合體。但已經發現的單獨蒙脫石晶粒,非
常薄,厚度約為0.002微米。這表明這些晶粒接近于晶胞的
大小。很難確定平均直徑的尺寸,據報道大約接近于0.02~
O.2微米。但是已經逐漸了解蒙脫石顆粒的表觀大小主要取
決子制備試樣時的分散程度。也受其它因素的影響,如可交
換的陽離子性質等。
伊利石的電子顯微照相與蒙脫石相類似,但是顆粒大小
較易于測定,而且輪廓也較清晰。
在耐火土中所發現的云母質礦物往往是伊利石。已經發
現這種礦物中有些較大的顆粒,直徑約為20--36微米,但是
也存在許多細顆粒,在電子顯微鏡下不能與高嶺石相辨別,這
表明存在著高嶺石和伊利石的復合體。
現在為制備紅外吸收試樣,有兩種基本方法:可以將細粉
末物料懸浮在某種液體中,這種液體的吸收峰不應干擾試樣
物料的吸收峰,或者將少量試樣(約1毫克)與0.2克溴化鉀
一起磨細,放入宜徑為15毫米的模中,經20噸壓力,壓成圓
片。后一種方法較適用于粘土,但是,此時吸收作用比較弱,
如同歪晶高嶺石一樣,如果增加粘土對溴化鉀的比率可能是
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