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動物血管等超微結構常用灌注固定-生物顯微鏡
要想獲得良好的精確的酶活性定位,理論上必須充分考慮每一種影
響因素,但實際上很難做到,一般盡可能地選擇較佳反應條件和較佳操
作步驟。
取材和固定
固定能明顯影響酶活性,但固定使細胞膜的通透性發生改變,有利
于底物和捕捉劑的滲透,也有利于形態結構的保存。固定方法按樣品來
源確定。酶對任何一種固定液都是敏感的,如果因固定而很快喪失活性
(如琥珀酸脫氫酶),那么只能用不固定的標本。但不固定標本酶活性過
高時,會出現反應產物過剩,或者由于酶往往是水溶性的,容易產生酶
本身的擴散移位,使酶活性不正確地分布。所以一般均用固定標本進行
酶細胞化學研究。固定的程度按酶的耐受性確定,對于那些耐受固定的
酶也不能過度固定,一般固定程序是,在切片的孵育時間為15—30min
左右時,尚能檢出酶的活性為宜。
一般實驗動物常用灌注固定,手術標本等用浸泡固定,其中血管或
心臟灌注固定的效果要比浸泡固定好。浸泡固定的主要缺點是固定劑穿
透慢,會導致組織深部固定不好,而且固定時間較長會使酶活性喪失。
血管或心臟灌注固定速度快,固定均勻,固定時間易控制,因此在保存
酶活性和保存超微結構兩方面部比浸泡固定優越。但對于無法用灌注固
定的標本(如手術標本)則用浸泡固定。在進行大批功能性動物實驗時,
幾組動物需控制相同的酶反應條件,灌注固定操作時間較長,無法做到
使幾組實驗動物同時取材、同時固定,并保證固定條件基本一致,這時
一般只能用浸泡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