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型/鑄件界面處激冷層-鑄型材質金相顯微鏡
氣體缺陷形成機理 根據鑄件內氣體缺陷的形成原因,可劃分為析出性氣孔、反應 性氣孔和卷入性氣孔。非真離心鑄造對于鑄型強度要求較高,采用 較多的鑄型材質是金屬,如鋼、銅等,從而產生較高的冷卻速度, 且金屬液與鑄型之間的壓力作用也明顯大于靜態澆鑄。因此,在鑄 件橫截面上形成的析出性氣孔往往體積很小,數量也很少。如果 備料過程中對原始爐料成分控制比較嚴格,所澆鑄鑄件尺寸比較小 ,金屬型的強導熱能力將使鑄件的凝固在很短時間內完成,于是, 金屬液在凝固過程中析出氣體分子,較終在鑄件內部形成析出性氣 孔的可能性很小。 鑄型/鑄件界面處激冷層的存在,阻礙了鑄型內壁處高溫金屬 液和鑄型之間發生反應生成氣體并侵入到鑄件內部,形成侵入性氣 孔。同時,也不具備形成氣孔的壓力條件。 如果熔煉過程在真空狀態下完成,爐料所吸附的油脂和水蒸氣 等易揮發物質,大部分在爐料熔化之前就已經由真空泵抽出,保護 性氣體(如氬氣)的采用為爐料上吸附雜質的去除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并使金屬液內的N,H和0元素含量很低,析出性氣孔對于鑄件性 能的影響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可以判定離心鑄件內的氣體缺陷, 主要是由于澆鑄和充型過程中環境氣體的卷人造成的。 對于非真離心鑄造過程,形成氣體缺陷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鑄型 結構設計的不合理。金屬液進入型腔后,對中心澆道底部的強烈沖 擊作用可能卷入環境中的氣體,并將這部分氣體封閉于金屬液中帶 入到型腔內。這種氣孔一般位于型腔的中部或末端,可以通過改 進鑄型結構設計得到較好的解決。 對于水平放置的圓管,氣體缺陷形成的另一個原因是由于離心 力場下金屬液填充過程的特殊性造成的。金屬液對型腔的填充從末 端開始,在金屬液到達型腔末端之前,型腔始終處于未充滿狀態。 整個填充過程中,型腔入口處始終處于封閉(完全充滿)狀態,將在 型腔內部形成一定的封閉空間,充型過程的不同階段。隨著型腔的 不斷充滿,金屬液反向填充自由表面持續向人口處運動,這部分封 閉氣體將不斷地被壓縮。此時,型腔內的未充滿空間逐漸變小,型 腔即將充滿時,在人口處形成一定體積的氣體封閉區域。隨著封閉 區域氣體壓力的不斷升高而不能及時從型腔中排出時,便被封閉在 金屬液中形成相對穩定的氣孔。因此,由于離心力場下金屬液充型 過程的特殊性造成氣體封閉而形成的氣孔,一般位于型腔的人口附 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