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工藝鑄軋顯微偏析、氣孔金屬實驗顯微鏡
帶材鑄軋生產材料的厚度從大于10mm到低于0.8mm,其厚度取決于
工藝自身的特點。在雙輥鑄軋工藝中,薄帶(<2mm的鋼帶和2~12mm的
鋁帶)的鑄軋采用高的冷卻速率以生產出一系列非平衡顯微組織(第5
章)。在移動帶/塊連鑄工藝中,連鑄帶材的厚度達到40mm,冷卻速率
比雙輥鑄軋的低。然而,從一定程度上而言,高速冷卻鑄軋生產的所有
材料的一個共同特征是有宏觀和顯微偏析、氣孔性和沒有溶解的二次相
組分。因此,鑄軋帶材有一個特別的顯微組織和表面情況,這可能適合
也可能不適合立即加工成要求的零件?赡苄枰脽彳,冷軋或熱處
理來改變帶材的尺寸、內部組織結構及表面狀況以對其深層次處理。這
一章提供一些關于二次加工途徑的概述,并討論其他可以強化材料較終
性能的可能的結構和表面改進辦法。二次加工的范圍
對近終形成型工藝如帶材直接鑄軋而言,一個關鍵的挑戰是對改變
鑄軋帶材顯微組織和表面情況的二次加工的限制。例如,傳統連鑄生產
的厚板坯能使合金均勻化,熱軋、冷軋和在不同工藝階段進行退火以得
到需要的薄帶坯的較終顯微組織和性能。然而近終形成型工藝如帶材雙
輥鑄軋(TSC)受到了一些熱軋道次工藝的限制,而連鑄坯有足夠厚允許
結構有重大的改性加工。在薄帶材直接鑄軋的特殊例子中,經濟因素和
帶材尺寸都限制了二次加工的次數和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