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工程材料金屬強度相變加工檢測金相顯微鏡
金屬強化途徑
金屬材料的強化途徑不外乎兩個,一是提高合金的原子間結合力,
提高其理論強度,并制得無缺陷的完整晶體。例如,直徑小到2μm,接
近于完善晶體的a-Fe晶須的抗拉強度,可達到理論強度值8240MPa。可
以認為這是因為晶須中沒有位錯,或者只包含少量在形變過程中不能增
殖的位錯?上М斁ы毜闹睆捷^大時(如大于5μm),強度會急劇下降。
如a-Fe晶須直徑為2~8μm時,強度下降到550MPa。而由一般方法制備
的Fe單晶,強度僅為41MPa。有人解釋為大直徑晶須在生長過程中引入
了可動位錯,一旦有可動位錯存在,強度就急劇下降了。目前,只有少
數幾種晶須作為結構材料得到了應用。另一強化途徑是向晶體內引入大
量晶體缺陷,如位錯、點缺陷、異類原子、晶界、高度彌散的質點或不
均勻性(如偏聚)等,這些缺陷阻礙位錯運動,也會明顯地提高金屬強度
。
事實證明,這是提高金屬強度較有效的途徑。對工程材料來說,一
般是通過綜合的強化效應以達到較好的綜合性能。具體方法有固溶強化
、形變強化、沉淀強化、彌散強化、細化晶粒強化、擇優取向強化、復
相強化、纖維強化和相變強化等,這些方法往往是共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