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軸承結構磨損材料表面粗糙度計量輪廓儀
熱電偶法
熱電偶測溫根據的是熱電效應原理。
材料表面的強化
當單一物質材料的摩擦學性能不能滿足設計及使用要求時,人們自
然會想到組合兩種或更多的物質來提高質量、或改善材料的表面摩擦學
性能來滿足要求。前者稱為摩擦學復合材料,后者稱為材料的表面改性
。
摩擦學復合材料
自潤滑復合材料
自潤滑材料是指本身有潤滑作用的結構材料。聚合物中的聚甲醛,
聚苯醚.聚苯撐,氟塑料等基體中加入起增強和潤滑作用出填料,如玻
璃纖維、碳纖維、石棉纖維。二硫化鉬,石墨,青銅粉,機油等,就可
以制成自潤滑復合材料。例如氟塑料雖然摩擦系數小、熱性能及耐腐蝕
性優良,但由于它易冷流、熱膨脹系數大以及導熱性差,作為潤滑材料
并不好用。但在氟塑料中加入增強和潤滑填料,制成復合材料,就能克
服上述缺陷并保持原有優點。用20—30%(重)的長玻璃纖維增強的氟塑
料可用來制作耐高溫軸承。把氟塑料浸涂或壓注到青銅(也可用不銹鋼
或鋁)的疏松網狀結構上成為復合材料。就能避免氟塑料冷流和蠕變,
還提高強度,改善導熱性能(導熱系數比一般塑料高40—200倍),成為
優良的自潤滑材料。若再加入石墨,二硫化鉬等填料,更能提高耐磨性
。這種復合材料作成軸承,可以不加潤滑油,在高溫高真空下良好工作
,磨損很小。
此外,聚碳酸酯加入少量含氟樹脂可以大大提高耐磨性。酚醛石棉
復合材料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