鍍層表面電鍍層孔隙率檢驗圖像金相分析顯微鏡
電鍍層的孔隙是指鍍層表面至中間鍍層或直至基體的微細孔道,
它由電沉積過程中晶格缺陷等引起的一種肉眼不易觀察到的
孔隙,不是電鍍過程中出現的針孔、缺陷孔等肉眼能見到的孔穴。
鍍層孔隙率的大小,不僅能影響作為隔絕基體的鍍層(如防滲碳鍍
層、防滲氮鍍層等)的功能效果,而且對于多數防護一裝飾性陰極鍍
層的防腐蝕性能也有影響。所以,孔隙率的測定往往在實際生產
中被用來作為簡接評估陰極性鍍層的耐腐蝕性能的參照指標之一
而被廣泛應用。
鍍層孔隙率檢驗方法通常有:腐蝕法、電圖象法、氣體滲透法、
照相法等幾類。腐蝕法又分為貼濾紙法、浸漬(灌注)法、涂膏法等
幾種。
氣體滲透法測定鍍層孔隙率是根據氣體經過電鍍層的孔隙滲
透情況來測定的。測定時需要采用專門的真空裝置,而且評定時
只能從基體金屬上剝下鍍層(厚度在5μm以下)后檢查,所以測定
結果與實際情況差別較大。
照相法是用光線透過被剝下的鍍層,并在照相底版上顯影、定
影,從而得到具有黑色斑點的照片.使鍍層孔隙清晰可見。其缺點
是對鍍層的細小而曲折的孔隙無法檢查,造成一定的測量誤差。
腐蝕法和電圖象法是目前常用的檢驗鍍層孔隙率的方法。其
中腐蝕法測定鍍層孔隙率因其測定簡便,正確度高被更為普遍地
應用。
貼濾紙法
貼濾紙法測定孔隙率,由濾紙上的試液通過孔隙與中間鍍層
金屬或基體金屬作用,生成具有特征顏色的斑點在濾紙上顯示,較
后檢查濾紙上斑點的多少來評定鍍層的孔隙率。
驗外層為鉻鍍層的孔隙率時,必須在鍍鉻后放置80 min
以上再進行。在鍍銅的鋼鐵件、銅及銅合金鍍件上的多孔性鍍層
檢驗孔隙率時,顯示直到銅及銅合金的孔隙痕跡,不完全印在濾紙
上,因此應計算試樣表面的紅褐色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