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顯微鏡來鑒別煉鋼過程中不同的鈣硅酸鹽夾雜物
在煉鋼過程中,由于鋼水與自云石磚接觸就有可能正好處在臨界
溫度范圍內而導致裂紋的形成。
用顯微鏡來鑒別不同的鈣硅酸鹽是有困難的,它們常常是呈
玻璃質的。在鋼基體變形時,例如軋制、鍛造和拉拔時,球狀鈣
硅酸鹽夾雜物是沿鋼變形方向而變形的,這就類似于錳硅鹽的變
形方式。但與堅硬的鈣鋁酸鹽的變形方式不同。鈣鋁酸鹽是沿鋼
變形方向被破碎成珠串的小晶體,而鈣硅酸鹽夾雜物在鋼變形后
往往仍保持著玻璃質狀態。
在鋼相中很難找到其它鈣硅酸鹽夾雜物,不過它們有時作為
耐火材料、鋼渣的組成部分或作為渣和耐火材料的反應產物而出
現。而煉鋼操作中的主要問題是要知道所采用的耐火材料中到底
含有哪一種硅酸鹽相,而且要確定其位置和近似的總含量。在凝
固的堿性渣中也發現有幾種鈣硅酸鹽。
為便于焊接,電焊條中常有含量較高的鈣硅鹽的焊藥。焊接
時所形成的焊渣有時被裹入熔合線內,這種被裹入的夾渣便會成
為產生裂紋的潛在根源。
硫化物的形成與氧化物夾雜物的析出很相似,它們反應的實
質也是相同的,只是在程度上有兩點差別。首先在煉鋼過程中所
遇到的大多數的情況是鋼中都含有溶解的硫,在冷卻到低于一般
的出鋼溫度前,沒有發生第二相的析出。其次,溫度對一般硫化
物在鋼中的溶解度的影響要比大多數氧化物大。硫化物是在靠近
結晶方向的前沿析出的,因此這里的鋼液是富硫的。由于富硫液
相鋼中有像氧化物夾雜物之類的核心存在,使得硫化物的析出變
得容易多了。因此在鋼錠的富硫部分經常有帶硫化物鑲邊的氧化
物出現。這種硫化物的形成方式不同于在氧化物中沉淀的硫化
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