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顯微鏡下觀察石墨呈片狀結構,鑄鐵金相分析
灰口鑄鐵的共晶團
當亞共晶鐵水冷卻到液相線溫度以下,達到某個過冷溫 度時從鐵水中開始析出初生奧氏體枝晶。當溫度繼續降低到 略低于穩定共晶平衡溫度(灰口鑄鐵約為1150℃左右)時, 即進入了共晶轉變的階段。通常在不太大的過冷條件下,共 晶轉變時石墨相領先析出,首批石墨晶核的形成標志著共晶 轉變的開始。
共晶團是指鑄鐵在共晶結晶時,石墨和奧氏體幾乎同時 生長,這種由兩個固相形成的結晶多而體就稱為共晶團。
在共晶轉變初始階段,在具有初生奧氏體的熔體中開始 形成首批細小的共晶團。隨后各個共晶團在熔體中生長,在 共晶結晶結束之時,各個共晶團之間以及與初生奧氏體枝晶 之間互相銜接。各個共晶團中的奧氏體枝晶構成連續的金屬 基體。每個共晶團內的石墨構成連續的一簇立體狀,分布于 金屬基體中。在金相顯微鏡下,石墨呈片狀,而石墨片是以 共晶團為單位互相隔離的。
灰鑄鐵的共晶團對鑄鐵的性能有很大影響,無論共晶團 內的石墨片有多少,這些石墨片都集中在一個共晶團中,在 共晶團邊界上是很少的,即它們以共晶團為單位相互隔離 著。這樣的共晶團越小,石墨的隔離越好,對受力斷而的削 弱就越少。同時,共晶團的細化,增加了共晶團邊界,使該 處的低熔點雜質數量減少,并趨于分散。因而,這些雜質的 脆性影響較小,甚至其硬度大的特性反而有助于鑄鐵的強 化和耐磨性的提高。所以鑄鐵的共晶團越細,鑄鐵的性能就 越好。更可貴的是共晶團細化使鑄鐵強度增加的同時,硬度 很少增加。這對鑄鐵的切削加工特別有利。因為鑄鐵硬度過 高,難于加工。一些提高鑄鐵強度的方法(如合金化)往往 在提高強度的同時,硬度也相應提高,而共晶團細化則沒有 這個顧忌。
共晶團大小主要決定于共晶結晶時的晶核數及生長條 件。在鑄造生產中,加大冷卻速度,進行孕育處理,都能增 加共晶團的數目。
過去對共晶團的影響重視不夠。實踐證明,共晶團對鑄 鐵性能的影響十分明顯。近來往往用共品團數來表示某種鑄 鐵機械性能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