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度顆粒大小、均勻形狀、表面狀態檢測顯微鏡
顆粒的組成
顆粒的組成是鑒別原砂質量的重要指標,它包括有:砂
的顆粒大小、均勻程度、外部形狀、表面狀態等。
顆粒的組成對型砂的透氣性、強度、流動性和可塑性等
性能有很大影響。較理想的原砂顆粒度應是均勻的,外形是
圓的,表面是光滑的。實際上鑄鋼用砂大部分是采用機械破
碎篩選而獲得的,因此達不到前面所要求的理想狀態。石灰
石砂經加工后所得到的砂粒形狀分:近似圓形、多角形、尖
角形和條、片形,
條狀和片狀的砂子會顯著降低型砂的透氣性、流動性及
其它工藝性能,所以在技術標準中通常規定原砂的顆粒形狀
為近似圓形和多角形,盡量避免使用條形或片狀的砂子。
原砂顆粒大小和不同大小顆粒之間的比例常用篩分方法
測定。我國現用測定砂子顆粒組成的標準篩是由上層6號篩
(篩孔較大)到下層270號篩(篩孔較小)以及底盤共十二層組成
石英砂加熱后由于體積發生顯著變化,一方面易使鑄型
產生內應力,造成表面開裂,鑄件產生夾砂等缺陷;另一面
反復膨脹、收縮,會使砂粒破碎、細化,從而降低了型砂
在使用過程中的工藝性能,如透氣性、強度和耐火度。所以
舊砂回用次數越多,透氣性下降越大,鑄件出現氣孔的傾向
越大。
石英砂的致命缺點是:在使用時,由于空氣中游離的二
氧化矽微粒(多數小于兩個微米)含量較高,容易被操作工
人吸入肺部并沉淀在里面,引起矽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