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學組成晶體或晶粒計量金相分析圖像顯微鏡
礦物組成
石灰石砂是將天然石灰巖經機械破碎篩選后而制成的。
其礦物組成主要是方解石,并含有少量的白云石、硅石、鐵
礦石等。原砂的性質基本上由方解石的性質來決定。
礦物學中常用“解理”、 “斷口”、 “硬度”等技術名
詞來說明巖石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現出來的力學性質。
解理是指礦物的晶體或晶粒在外力作用下,按一定的結
晶方向分裂成光滑面的能力。按其晶體面之間結合力的大小
和解理面上的完善程度,巖石可分為五個等級:
①極完全解理,如云母;
②完全解理,如方解石;
③中等解理,如角閃石;
④不完全解理,如綠柱石
⑤極不完全解理,如石英。
石灰石砂礦物主要成分是方解石,屬于完全解理。因
此,在外力作用下很容易破碎、粉化,而且硬度很低(莫氏
三級)。如果與極不完傘解理的石英砂比較.顯然石灰石砂
的許多工藝性能,如流動性、保存性、回用性、粉化率等,
不及石英砂。
含泥量
砂子和泥在自然界常常是混合在一起的,它的化學成
分、礦物組成很難截然分開。生產中為了研究方便起見,往
往人為的將砂子和泥加以區分。其辦法是:顆粒直徑>22微
米的叫砂子;而≤22微米的叫泥。
原砂中含泥量高會降低型砂的透氣性,對于用油類粘結
劑制備的型砂還會明顯地降低干強度。因此,鑄鋼用原砂對
含泥量應有所限制。
測定含泥量較常用的方法是沖洗法。石英砂的含泥量一
般規定不大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