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的光源照明與分辨率與其孔徑之間應用
用顯微鏡研究的物體,絕大多數均為非自身發光標本;
這類物體必須另外用光源照明.專用照明器具有重要作用,
這是因為:顯微鏡的分辨率與其孔徑有關
,而與其系統有關的,則是實驗標本的反差與照
明的均勻性.
微觀實驗標本可分為兩類:透明的(薄薄的切片、液
體、礦物的顯微試片等等)與不透明的(金屬經酸洗的顯微
試片及其它等).與此對應的也有透射式與反射式這兩種照
明裝置.
用顯微鏡進行研究時,廣泛采用的物體照明方法是亮視
場法與暗視場法.
按亮視場法照明的要點是:發自照明器的光束,透過物
體(透射光)或自其表面鏡面反射(反射光)后直按射入物鏡
.中,造成正反差,亦即在共同的亮背景(場)上顯現出物體
吸收或不良反射的部分.
暗視場指的是這樣的照明方式,發自照明器的光束并不
直接射入物鏡,而共同的背景(場)亦足夠暗.將光反射
(或漫反射)或其傾角改變著光的方向的物體,在此背景上
的那些部位,顯得是亮的.因此,在暗視場上形成圖象的負
反差,而在亮視場上則為正反差.
暗場照明時,必須使照明器的孔徑角大于物鏡的孔徑角.
柯勒系統的特點是:發自光源所有各點的光束均透過物
體的各個點,這說明物體被均勻照明.此外,視場被照部分
可用視場光闌加以限制;這樣可以降低散射光通量并提高圖
象反差。較后,可以利用孔徑光闌來修正聚光器孔徑。從理
論上說,聚光器與物鏡之孔徑應該相等,然而在實際工作
中,為了減弱散射光,總要使聚光器孔徑略小于物鏡孔
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