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件類硬質合金檢測小型工具顯微鏡或低倍金相顯微鏡
實驗的目的是觀察車削時后刀面磨損的進程。
切削速度很高時,刀具耐用度可能受月牙洼磨損控制;在
正常切削速度下,刀具耐用度一般受后刀面磨損控制。通過
測量磨損帶的寬度,就可以很方便地確定后刀面磨損量。
實驗設備
1.普通車床;
2.裝有切削鋼件類硬質合金刀片的車刀
3.長約600毫米(24英寸)直徑約76毫米(3英寸)的(工業純鐵)的圓柱形工件;
4.小型工具顯微鏡或帶有刻度目鏡的低倍金相顯微鏡;
5.秒表。
為了清楚地觀察后刀面在不同階段的磨損,所選用的切
削條件,應使刀具的耐用度約為1小時。在此條件下,采用
端面切削管狀工件是不適用的,因為這要消耗大量的工件材
料。比較實用的方法是使用一根能連續車削的圓柱形工件。
刀具磨損試驗的再現性(Reproducibility)常常是很差
的,而且難以提出達到給定的刀具耐用度的切削條件。因此,
實際采用的切削條件,應通過對所用工件材料的試驗并比較
其誤差來確定。
在切削加工中,較后得到的表面粗糙度,可以看作兩個
獨立因素的綜合:
1.“理想,,表面粗糙度,它只取決于刀具的幾何形狀和
進給量;
2.“自然’’表面粗糙度,它是由切削加工和機床二者的不
規則性所引起的。
理想表面粗糙度是在給定的刀具形狀和進給量的條件
下,所能獲得的較好的表面光潔度,并且只有在沒有積屑瘤、
顫動、機床運動誤差等因素時才能達到。為了能進行定量比
較,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參數如算術平均值
來表達。
車削表面的粗糙度
在切削加工中,較后得到的表面粗糙度,可以看作兩個
獨立因素的綜合:
1.“理想”表面粗糙度,它只取決于刀具的幾何形狀和
進給量;
2.“自然”表面粗糙度,它是由切削加工和機床二者的不
規則性所引起的。
理想表面粗糙度是在給定的刀具形狀和進給量的條件
下,所能獲得的較好的表面粗糙度,并且只有在沒有積屑瘤、
顫動、機床運動誤差等因素時才能達到。為了能進行定量比
較,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參數如算術平均值
來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