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顆粒粒度分布中使用顯微鏡法計算粒數求出分布
固體顆粒的集合體稱為粉體。當然將巖石那樣大的顆粒的堆
積狀態稱為粉體是很不恰當的,而且英國標準規定,組成顆粒在
1000微米以下者為粉體(Powder)。但是,粉體生產過程中所
處理的顆粒集合體包含大顆粒至小顆粒的廣闊范圍。而且顆粒包
括面粉、砂、金屬粉等多種物質,所以粉體特性也多種多樣。很。
明顯,在粉體過程中所發生的現象取決于這些粉體的物性。
如果想要從幾何學上正確地表達單個顆粒的大小,這不僅是
非常復雜的,而且近乎不可能。但是與粉體過程有關的顆粒個數
很多,因此在很多情況下只應用兩、三個統計性數值即已足夠。
所以,在粒度測定中,一般經常采用篩網、靜止介質中的沉降(氣
相沉降法、液相沉降法)等。即使采用顯微鏡進行測定,也很少
進行顆粒的三維測定,一般是測定某一定方向的長度。這樣求得
的直徑稱為定方向徑。
可以認為,取樣至載玻片上的顆粒一一
具有隨機(紊亂)方向,因此從統計上看,可將定方向徑視作適當的
代表值,但一般需讀出大量的顆粒的。關于在線(on-line)粒
現根據不同粒徑范圍所采用的測定.利用標準篩所能得到的較小粒徑,
測定粒度分布的目的在于掌握粉體過程的特性,因此,并不
需要顆粒在完全分離為單個狀態下的粒度。當然根據不同目的,
有時也需要完全分散狀態下的粒度,但這種情況極少。因此,應
考慮盡量在接近于實際過程的狀態(在某種程度上團聚的狀態)
下進行測定。例如,流體中的顆粒運動是對象粉體過程的基本現
象時,恐怕就應采用氣相沉降法或液相沉降法。這種測定一般在
斯托克斯定律能夠成立的范圍內進行
另外,在粒度分布中,有的如顯微鏡法計算粒數求出分布,
有的如篩分析法測量重量求出分布。兩者具有明顯差異,前者稱
為粒數基準粒度分布,而后者稱為重量基準粒度分布。當然,進
一步還可以設想有長度基準、面積基準等。在欲寫清楚這些基準
實際在很多情況下,較為簡單的平均粒徑比粒度分布本身更
直接與現象有關,因此在很多情況下,將上述方法求出的粒度分
布計算為平均粒徑而加以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