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下觀察鋼對鋼的磨損率與硬度的測試實驗
磨料磨損中的氧化作用
前面已提到,固體表面形成的氧化物防止了強烈磨損,然而,氧
化物似乎在較小的程度上也造成金屬表面的磨損,從已進行的研究
可以得到磨料磨損的特征多少是按磨料的次序來排列的。
發現磨料磨損完全是由于尖角形的粒子擦傷了金屬,然而,在磨
料離子和金屬間的接觸中沒有形成碎片,實際上,產生的磨損離子
占粒子形成的溝槽的10%,而90%是由于表面塑性變形所引起的。
另一個對待磨料而言的結論是較硬的金屬有較高的抗磨性,脆性
金屬更易磨損,磨料越硬磨損率越大。
除了粒子尖角外,它的形狀并不重要,因為在圓形粒子中沒有發
現磨損。
鋼對鋼的磨損率通常與硬度有關,鋼越硬,磨損越低,這似乎是
明顯的,然而這一結論不能應用于AL\Pb\Zn、Sn上,這是由于一般
的定律沒有計入氧化物性質的影響,可見使用情況是有限制的。
另外需要注意觀察的是氧化物的硬度是用氧化物的大型粒子做的
,它與很薄的氧化膜情況是不同的,再一個限制是,有些氧化物可
能有層狀化的趨勢,這樣,硬度不反映。
其他的論點認為,氧化物下面是不定型的金屬層,形變大到X光
射線顯示不出圖象,因而說明生成物是非常完整的亞粒子,或是一
種完全不定型的金屬層。
1、在顯微鏡下擦痕
2、拋光
3、再在顯微鏡下觀察,發現表面很光滑
4、腐蝕
5、在顯微鏡下重現相同的擦傷
畢氏擦痕由一層的金屬膜復蓋住,而金屬膜又被拖平蓋住了擦痕
,用腐蝕除去了所有的成形金屬,這就露出了擦痕,這時的表面是
新的光滑的表面,但材料的變形狀態是不均勻的,腐蝕除去變形金
屬比除去軟金屬更快,這樣,擦痕暴露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