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光光度計分辨率的改進技術光學儀器應用簡介
分辨率的改進,這種方法在很多場合可與放射光波相比。能量
色散法不僅用于原子序數小的元素,而且用于放射光譜不易檢測
的元素。紫外—可見吸收分光光度計吸收光譜學用在測試技術方
面是第一流的,并在定性和定覓分析方面用處都很大。 分光光
度系統有以下必要的組成部分:輻射能源、聯合光學裝置和縫隙
,色散器件、探測器和數據探測系統。材料差別和系統結構都取
決于被測電磁光譜的波長間隔。只有在可見光帶(780~380里)和
紫外區(380—200里)才使用紫外—可見設備。
原理 紫外或可見區的分子、離子和輻射能互相作用時,電子從
一個棗子軌道到高能軌道的變動中,吸收就產生了。 在波長較
矩、紫外線或真空紫外線小的情況下,能量足以移動電子或粉碎
分子鍵。 吸收光譜是整個分子能量結構的一部分,不是單鍵或
能態的特性。對一定的分子結構來說,吸收光譜是特有的。 若
電子能級的變化小,則在較長波段產生吸收,尤其在可見區。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來自光源的光先要進行對準,通過掃描
單色光鏡,并連續驅動以改變波長、然后再將光對準,使之通過
試樣。用光敏電池檢測光,以波長函數將其結果繪在曲線圖紙上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的檢測試樣液是很多合適溶劑中較用的溶
液,水就是較普通的一種。溶液的容積一般是1一5毫升。雜質的
透明顆粒分析也是十分必要的。測量各種元素的分光光度法,不
論是以原子形式,還是以分子形式目前都是有用的。分光光度法
是決定元素氧化狀態和有機官能團的一種方法,它既準確又精密
,也能用于自動化。然而,分光光度法進展很慢,不適用于重要
分析。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主要用途:監測土ppm左右寬度
的有機化合物。紅外分光光度計 、多數商業紅外分光光度計
的功能是在2.5—25微米波長范圍內,有機化合物“指紋印區”
。和紫夕卜可見分光光度計一樣,紅外設備也是由適當的輻射源
、色散器件、光學設備、探測器和數據探測系統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