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粒尺寸的檢測金相顯微鏡-表面粗糙度測量
表面粗糙度的非接觸測量已有相當時間了,由于掃描隧道顯微鏡
和原子力顯微鏡的發明,表面粗糙度測量變得更容易。
顯微結構
對于材料顯微結構的控制,經常檢測的是晶粒尺寸和孔隙率,依
產品要求不同,具體檢測項目不同,檢測手段范圍從手工到計算機
輔助檢測均有晶粒尺寸可從燒制后的表面來確定,但對于某些材料
其表面晶粒大小隨制品大小不同而不同,因此常制出一個試樣的橫
截面,隨后對此面進行腐蝕,化學腐蝕是一種技藝,有幾條規則可
遵循,熱腐蝕因效果更好,因此人們采用此法更多,而較少用化學
腐蝕,熱腐蝕的準確時間、溫度和氣氛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要充
分掌握也是不容易的,較近晶粒尺寸的檢測表明不同退火周期對晶
粒大小的影響不同。
晶粒尺寸控制的一個典型實例,可從測量一批氧化鋁中發現,取
截距為e的五個測量,方法是計算截在規定直徑的園上的晶粒數目
高溫金相顯微鏡備有真空高溫臺,較新型的高溫臺采
用電子束轟擊試樣加熱的方法,溫度可達2500℃,采用非
接觸式紅外溫度計進行測量,并使窄帶干涉濾光片,克服
了2500℃試樣發出的強烈可見光,便于觀察和投影,另外,
為了連續記錄高溫觀察結果,配有電影攝影機,還可配拉
伸,壓縮附件,以便將高溫下的組織狀態和機械性能聯系
起來,利用諾曼斯基干涉相襯裝置觀察試樣在高溫下各個
相產生的微冰點高度差,可獲得不同的干涉色彩,以區別
不同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