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礦相礦相顯微鏡,金屬礦物的生物組構特征
生物礦相學,指在礦相顯微鏡下,研究和鑒定由生物作用
形成的金屬礦物、金屬礦物組成的生物組構特征及其形成
機理的演化、結構分類及標型意義等的一門礦相學分支學
科,屬于生物學+礦相學范疇。
生物礦相學的礦相學一樣,研究的基本工具是礦相顯微鏡
研究的對象是金屬礦石。生物礦相學的任務主要有發下幾項:
1.研究和鑒定礦石中組成金屬礦物生物結構的金屬礦物成
分、礦物光學性質、物理性質及其性質等;
2.研究礦石中金屬礦物的生物結構形態假象;
3.研究礦石中金屬礦物生物結構的形成作用和演化模式;
4.研究金屬礦物生物結構的產出環境和形成條件;
5.為礦床成因提供充分的或可靠的依據,等;
生物礦相學重點側重于微觀世界的研究。實踐證明,唯在
顯微鏡下研究金屬礦物的生物結構有極大的優越性,生物
遺骸被金屬礦物交代后,賦存于肉眼難以識別的礦石中,
非微觀條件而不可知,宏觀條件下,難于取得的資料,如
黃鐵礦顯微莓群、細菌等,在沉積礦床、層探礦床中,在
微觀條件下,有可能獲得,從而有利于礦床成因的研究。
生物礦相學的研究方法,除采用傳統顯微鏡外,當代先進
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儀器,如電子探針、電鏡掃描、同位素
研究,等等,都是可以利用而且行之有效的。
生物礦相學興起,必將為礦相學和礦物學,礦床學、生物
地球化學的發展,提供有益的資料,的利于這些學科的進
一步發展。是生物礦相學和生物礦物學基礎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