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巖石學生物化石及其碎屑的鑒定工具顯微鏡
生物化石及其碎屑的鑒定是化石巖石學的核心內容。
在古生物化石的鑒定工作中,傳統的觀察手段主要是放大鏡、
光學生物顯微鏡和實體顯微鏡。對于那些大而較完整的化石,
一般通過放大鏡觀察其構造形態,即可確定其種屬;對于一些微體
古生物化石,則通過一些特殊處理方法在將其從巖石中分離出來后
,用光學顯微鏡或實體顯微鏡進行鑒別即可,但是,
由于種種原因,巖石中生物化石一般多呈碎屑狀態,其生物學標志
多被破壞消失,這時,往往主要依靠化石的顯得巖石學標志(包括
礦物成分、礦物晶體大小、形態及其排列方式)來鑒定其分類位置
。這種利用偏光顯微鏡,主要依據生物化石的巖石學標志來鑒別化
石碎屑的工作,便成為化石巖石學的重要內容。
由于化石碎屑在大多數碳酸鹽中是常見的顆粒組分,而且往往成
為碳酸鹽巖(特別是石灰巖)分類的主要依據,因此,化石碎屑的
鑒定也是研究碳酸鹽巖的一項基本技能,尤其是在碳酸鹽油氣田的
鉆探過程中,由于鉆井巖屑或巖心條件的限制,其中大而完整的化
石很難見到或看不見,而只能依靠其中的生物碎屑或微體古生物化
石來進行研究,因此,在鏡下鑒定這些經常是不完整甚至是破碎的
化石碎片及微體化石,對于鑒定碳酸鹽巖類型的巖性特征、劃分和
對比細層、搞清其有利巖相分布等,都將起較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