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顯微鏡下觀察滲碳鋼制零件硬質碳化物的含量
磨削裂紋有兩類:當磨削熱使工件溫度升高到180 ℃左右
(與回火第一階段相對應)而產生的磨削裂紋,稱為第一類磨
削裂紋,它的特征是裂紋與磨削進給方向垂直,并呈平行線狀
裂紋,當磨削熱使工件溫度升高到250-300 ℃左右(與回火第
二階段相對應),產生磨削裂紋稱為第二類磨削裂紋,其特征
呈龜甲狀,檢查磨削裂紋可用鹽酸浸蝕法,在金相顯微鏡下觀
察,磨削裂紋處顯微組織為屈氏體或索氏體。
磨削熱是由砂輪與鋼接觸摩擦而產生的,因此砂輪的種類
和粒度、以及鋼種的不同,都對磨削熱有很大的影響,鋼的硬
度越高,硬質碳化物的含量越多,鋼的導熱系數越小時,則越
容易產生更多的磨削熱,而使工件接觸部位溫度升高,高碳又
含有鉻或鉬的合金鋼,容易產生大量的磨削熱,使工件溫度升
高。
滲碳后二次淬火和一次淬火的淬火溫度滲碳鋼制零件,經
滲碳后,其表面含碳量很高,而心部末滲碳部分的含碳量很低,
即使零件表面層和心部的合金元素含量相同,但含碳量畢竟相
差很大,因此可以粗略地把滲碳零件看做是兩種鋼組成的復合
材料,這樣,滲碳件進行熱處理,無論是二次淬火,還是省略
的一次淬火,都相當于把兩種鋼在相同溫度下,同時進行熱處
理,在這種情況下,所選用的淬火溫度應能同時滿足滲碳層的
心部雙方的要求。即,需要確定對滲碳層能獲令人滿意的顯微
組織的淬火溫度和對末滲碳部分能獲得良好的顯微組織和機械
性能的淬火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