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石孔隙度的計量金相顯微鏡,試樣內孔隙分布
巖石學主要是研究碳酸鹽巖的幾何體、沉積學、層理、層內構造以及野外不狀,而巖類學則與此相反,主要是指在顯微鏡下可見到的微細特征的描述:包括顯微沉積構造、膠結物以及顆粒的詳細情況。巖類學的研究為完成巖石學的圖像提供了必要的資料。 晶粒大小的測定:在放大1500倍下,觀察5個視場,在每個視場中選擇一般大小的晶粒數顆進行測定,然后取其平均值,即為晶粒的實測尺寸。晶粒的實際尺寸以微米為單位。
一般小于50微米(實際尺寸)呈黑色圓形的小孔稱為孔隙,孔隙能降低合金的強度和耐磨性;含量越多,影響越大。
孔隙度的檢驗系將試樣有折斷面磨平(或非折斷面磨去較深)、拋光后置于顯微鏡下放大100倍進行觀察,孔隙度系指視場中孔隙總面積除以視野面積,以百分數表示。
由于試樣內孔隙分布不均勻,應多觀察數個視場。檢驗時可逐個進行觀察和估評,標出嚴重孔隙度和一般孔隙度百分數,但多觀察視野評定的結果作為主要依據。
(本文由上海光學儀器廠編輯整理提供, 未經允許禁止復制http://www.xjwd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