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滲碳-晶粒大小的測定自動金相顯微鏡
奧氏體晶粒大小的測定 晶粒度的顯示方法鋼的晶粒度可分本質晶粒度與實際晶粒度兩個不同概念,本質晶顯辛苦是指鋼在規定加熱溫度?(一般930+10℃)并保溫一定時間(如3-8 小時)后,奧氏體晶粒長大粗化傾向的程度;實際晶粒度是指在某一具體加熱條件下,實際形成的奧氏體晶粒度。 本質晶粒度的顯示方法如下:
滲碳法及網狀碳化物法 滲碳法是將滲碳鋼或中碳碳加熱至930+10℃進行滲碳,保溫6-8 小時后獲得1 毫米以上滲碳層,然后緩慢冷卻,以保證在晶界形成連續的網狀碳化物,經硝酸酒精溶液或苦味酸酒精溶液滲蝕后晶界呈現明顯的網狀;對于含碳量大于0.9%的過共析鋼,一般采用網狀碳化物法顯示本質晶粒度。通常加熱至930+10℃,保溫3 小時后緩慢,經滲蝕后晶界即可呈現網狀碳化物。 氧化法 將制備好的金相試樣在保護氣體(氬或純氮)中加熱至930+10℃,保溫3 小時然后通入空氣,使奧氏體晶界氧化,不規則經淬火及輕微拋光。在鹽酸酒精溶液或鹽苦味酸酒精滲蝕后,晶界呈黑色網狀。此法常用于中碳鋼及中碳合金鋼。
(本文由上海光學儀器廠編輯整理提供, 未經允許禁止復制http://www.xjwd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