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植物的細胞結構研究適合使用視頻生物顯微鏡
1665年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了軟木塞的微小分隔結構,并引用細
胞這個詞來描述由那個植物組織的無活動力纖維素壁
所分隔成的小室。隨后,1674年一些早期使用
顯微鏡觀察了許多活的動、植物組織的細胞結
構。于1833年認出了細胞內的球形體,這就是我們現
在所知道的細胞核。在1838年和在1839年先后收集了
有說服力的證據,說明植物和動物組織都是由細胞
單位的集合體構成,因此,普通稱譽他們是細胞學說的
創造人。
自1830年以來,通常將細胞的生活物質即原地生質
分成兩個主要區域部分:細胞核由核質組成;核周圍
的原生質,叫做細胞質。二者都含有許多特殊結構成
分和可使其在光學顯微鏡下能辨認的染色特征,根據
這些結構存在的普遍性以及對它們功能重要性的推測
,傳統地將這些成分分別歸屬于二種類型之一種:
細胞器和包涵物。細胞器是幾乎在各種細胞都出現的
結構,從而把它看作細胞內部的小器官,它是在細胞
代謝中有著重要特殊功能的生活物質組成單位。
反之,包涵物是無生命的代謝物和積聚或細胞產物,
例如貯存的蛋白質、脂肪或糖類、結晶、色素、分泌
小滴類似物質。這些物質與細胞器不同,是細胞非必
需,而且常常是細胞的暫時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