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化學分析簡稱微化試驗-礦物鑒定材料顯微鏡
顯微化學分析法
顯微化學分析法簡稱微化試驗,也上定性方法之一。
先將礦物粉末在溶劑中溶解,然后取出一滴溶液
,置于顯微鏡用的載玻璃片上,再以一滴液體或一粒固
體有適當試劑與溶液作用。在顯微鏡下觀察沉淀
物的晶形和顏色等特征,從而鑒定出礦物中所含有元素。
顯微化學分析方法與斑點試驗法,有相同之處。所不同
者,顯微化學分析需借助于顯微鏡以觀察
化學作用所產生的沉淀物的特征,不僅觀察它的顏色,并且
研究它的形態。因此獲得的資料更多,可靠性也
有所增進。
染色法染色法是鑒定礦物的一種簡單面迅速的化學方法,
它通常先用酸浸蝕,使礦物表面活化,然后用一定
的化學試劑與之反應,使礦物染成各種特征的顏色,從
而達到鑒定的目的。此法對于外表特征極其相似
,互相不易區分的礦物,如碳酸鹽礦物、粘土礦物、長
石等特別有效。在巖石薄片或標本磨光面上用亞
硝酸鉆鈉能使鉀長石染成鮮明的檸檬黃色,而斜長石染
成淺灰白色,這有助于準確地統計不同長石的含
量,從而有利于進行巖石的分類命名。
各種碳酸鹽礦物,由于它們的形態特征及物理性質非常
相似。無論是在體視顯微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