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下觀察浸蝕礦物的光面的紋理結構特點
概念
浸蝕反應系以一定濃度的化學試劑浸蝕礦物的光面,經一段時間后(約一分鐘),在顯微鏡下觀察有無溶解、沉淀、色變、起泡、顯結構和熏污等現象的發生。根據各種礦物對不同試劑的反應特點以鑒定礦物的方法稱為浸蝕鑒定。
原理 礦物光面在磨制過程中,產生一層厚約幾個埃的非晶質薄膜,復蓋于礦物光面上并充填了礦物的解理、裂紋、以及顆粒間的邊界空隙,使礦物的集合體連成完整的一片,以致看不到晶粒間的界線和晶粒內部的結構。
浸蝕反應所用試劑大多為強酸、強鹼和強氧化劑,具有強的腐蝕能力及化學反應能力。當試劑作用于礦物光面上,首先與試劑起作用的是那層非晶質薄膜,進一步才是礦物的表面。經反應后在礦物光面上產生了各種反應痕跡和現象,以此鑒定礦物。
(本文由上海光學儀器廠編輯整理提供, 未經允許禁止復制http://www.xjwd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