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相顯微鏡常識,樣品制備要避免樣品過熱和機械破碎
樣品制備
已證明樣品中確實有合用的流體包裹體的話,那么下一步就是
制備適宜于冷熱臺上使用的兩而拋光薄片(或厚片),只要有為礦相
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制備拋光樣品設備的實驗室,就能制備供流
體包裹體研究的片子。根據主礦物的粒度和透明度需要制備厚度為
100-600微米不加蓋玻片及兩面拋光的切片。在很多包裹體研究中,
甚至一個極好的拋光片,光學圖象的質量都受到很大的限制。
所以不要受一般拋光的限制,這會使得圖象質量降低。
制備樣品時要避免樣品過熱和受到機械破碎。通常在樣品制備
過程中,溫度應保持在100℃以下,以避免充填密度高的包裹體爆
裂(參看“爆裂”部分)。對有些礦物中的高密度包裹體甚至加熱
到100℃也太高了。在任何情況下、,應記錄制備樣品時的較高溫
度,以便對低均一溫度的結果解釋時加以考慮。對于多孔的或易碎
的標本注入環氧樹脂,必須在很低溫度或室溫下進行。同時要注意
在鋸樣和拋光時避免加熱樣品。為防止樣品在拋光時松散開,需要
分幾次注入環氧樹脂。慢速鋸樣使樣品損壞較少,完成切片磨薄的
工序時要小心。當在熱臺上加熱時,用環氧樹脂浸注的樣品可能松·
散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