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粗糙度光學檢驗粗糙度儀-電子顯微鏡技術
表面粗糙度的測定方法中吸附法到達較高的“分辨度”,吸附法所
記錄的表面,是能被吸附物分子所接近的所有表面,因而能包括分子直
徑數量級的不規則性,應理解到機械法、光學法和電子顯微鏡法能直接
測出該有關物體的尺寸,這在原則上可以用一些當量直徑表示,而吸附
法能直接測定表面積,只能間接地導出直徑值,如這種不規則性的深大
于寬,它們對內表面有貢獻,因而吸附法主要地用于測定表面,而不是
外表面,然而對于具有可忽略不計的內表面的粉體,氣體吸附法原則上
可以應用于測定外表面,實際上,只有更細地分散的固體才能用此法研
究,因為氮吸附的比表面測定的下好是約每克 1米,而氪吸附是約每克
500 厘米,分別對應于約2 至40米數量級的粒度。
對粗糙度的一處方便但近似的光學檢驗法就是用眼觀察,看表面的
任何部分是否給出一個完善的鏡子的印象,如其不然,則其不規則性至
少屬于光的波長的數量級,于是該表面是由面積大于允10厘米的許多小
平面所組成,它們與表面總方向相交構成品種角度,這檢驗法的分辨力
與顯微鏡的屬于同一數量級,即使鏡面看來是完善的,卻還不能假定表
面沒有這數量級的不規則性,因為深的裂縫會因匯集了大量的光線面鏡
狀地被反射,從而使深裂縫不能表現出來。
對于電子顯微鏡,分辨的極限下推到幾十A ,在有利場合可達10A
左右,因而這儀器可揭露存在著的幾十分子直徑高的粗糙度。